缓解体力疲劳保健品成众矢之的,多地强监管严排查
2023-11-10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保健食品作为一种可以增强人体体质、促进健康成长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因其能够缓解身体疲劳、提高身体机能的特殊功效,更是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这类保健食品在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近期,海南、福建、广东、宁夏等多个省市开展了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风险排查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什么是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8月31日发布的《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中,缓解体力疲劳属于24种保健功能之一。
《保健功能释义 (2022年版)》中指出,“体力疲劳时体力劳动和(或)运动引起体力下降的感觉,不同于疾病、脑力劳动和心理压力伴随的‘疲劳感’。‘体力疲劳’与身体承受的体力负荷大小直接相关。有科学表明,补充释义的物质有助于缓解体力疲劳。”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我国获得注册批文的国产保健食品中,拥有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产品占比16%,仅次于功能为增强免疫力的产品。由此可见,缓解体力疲劳也是保健食品企业较为青睐的保健功能。
而更多的拥有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产品注册,也凸显出这类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熬夜工作、运动量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来说,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也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但由于保健食品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一些不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往往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原料,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一些保健食品在宣传上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使得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优劣。同时,一些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中可能含有违禁药物或激素类成分,如过度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开展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风险排查工作很有必要。
而在各省市发布的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风险排查工作通知中也指出,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在日常消费量较大、在生产环节容易存在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中容易出现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专项整治行动中的重点的整治对象。
在海南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通知中提到,行动共检查4家生产企业和5142家经营企业,共排查出风险问题188个,成效显著。
保健食品监管日趋严格
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类别,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显著提高,保健食品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依然存在种种乱象。而对保健食品进行严格监管,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健康安全的必要手段。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明确表态,下一步将结合各项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持续督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特别是日常消费量较大的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经营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排查成果。
除了宣传层面的问题外,非法添加也是保健食品监管的重点,而且这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更大。在一些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产品中,之所以能够有“神效”,其实是添加了西地那非或者他达拉非,这两种物质也是保健食品常见的非法添加药物。
有检察官提醒,无论是网店还是实体店,如果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导致生产、销售的保健品中掺有有毒、有害的非法添加物质,即使获利较少,也极有可能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销售环节,相关主体对于保健食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物质负有责任,甚至会触犯刑法。而在各省市开展的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保健食品风险排查工作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也是排查重点。
对各类保健食品开展风险排查工作,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一方面,通过对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查处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不合格保健食品流入市场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或公共卫生问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
而对于保健食品企业来说,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标签和说明书、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合作、提升员工素质与培训以及增强消费者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企业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能通过这些举措在行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